1月17日,廈門翔安大橋主橋正式通車,跨島只需5分鐘車程,廈門跨島交通正式邁入"五橋兩隧"新格局。
翔安大橋由廈門路橋集團代建,連接湖里區及翔安區,主橋呈東西走向,西起湖里區金尚路,沿枋鐘路向東,東接翔安南路,止于翔安大道劉五店互通,路線全長12.37公里。翔安大橋規劃為跨海通道,連接本島與翔安,設計時速80公里,陸域段雙向六車道,海域段雙向八車道。
翔安大橋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主橋、環島東路互通、濱海東大道互通、翔安西路互通,并同步建設平行主線的地面輔道,局部改造劉五店互通和臨近道路。其中主橋由本島枋鐘路隧道、海域段橋梁及翔安側翔安南路高架橋組成。
翔安大橋跨海段下部承臺、橋墩均采用預制裝配化施工,這種"拼積木"式的施工工藝還是首次在福建省橋梁建設領域應用。此外,跨海段上部也均采用鋼箱梁裝配化施工。
2019年 項目全面開工
2019年12月,翔安大橋建設呈現“多點開花”——陸上橋隧、交通導改項目、互通匝道橋、預制廠、海上施工鋼棧橋……全面開工、齊頭并進,翔安大橋建設踏上漫漫征途。
2020年 海上預制吊裝施工
2020年11月16日,翔安大橋首次展開海上吊裝施工。4000噸級起重船“一航津泰”、全回轉700噸起重船“天威號”、雙獨立系統混凝土拌合船“天砼號”……大國重器組隊亮相潯江港,助力項目筑夢架橋。
2021年 最重鋼箱梁吊裝成功
監控系統全時段監測,4000噸浮吊厘米級喂梁,三向千斤頂毫米級調位……歷經10小時作業,2021年11月5日下午3時許,翔安大橋近3200噸鋼箱梁順利完成吊裝,我國預制鋼箱梁吊裝施工“最重”紀錄再度刷新。
據悉,翔安大橋是福建省一次性投資額最大、整體橋面最寬、跨海段采用鋼箱梁最長、下沉式隧道最長的橋隧綜合跨海通道工程。項目提交申報的科技成果數量已達100余項,并成功入選交通運輸部第一批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范項目。
翔安大橋的建成通車,將進一步完善海西高速公路網和廈門市城市路網,促進海峽西岸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,對廈門市加快建設"一帶一路"國家物流新通道和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具有重要意義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林鳴:翔安大橋延續了廈門跨海大橋建設的輝煌
記者提問:翔安大橋建設具有哪些特點?
林鳴:“翔安大橋知名度很高,大橋的顏值也很高。我作為一個橋梁人,一直在關注這個大橋的建設。大橋僅用了3年的時間,幾乎是轉眼之間就能夠建成通車,非常了不起。作為一座總投資119億元的單體跨海大橋工程,它的混凝土用量超過140萬立方米,總的用鋼量達到40多萬噸,是一個十分浩大的工程?!?/span>
我在泉州參加過將近兩年的工程建設,對福建廈門地區的工程有過一種親身的經歷。福建地區的花崗巖和花崗巖殘積層地質十分復雜,孤石、風化深槽、巖面起伏、基巖裸露等工程難題層出不窮,在工程建設當中經常會因為地質變異而停工來研究工程處理方案,所以翔安大橋樁基施工的工程風險特別大,尤其是工期風險非常大。還有就是這里的臺風頻發,也會給工程建設帶來防災風險和工期風險。再加上海上橋梁建設的大潮差、大流速的這種環境,使得海上施工非常具有挑戰性。因此,翔安大橋的建設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挑戰。
工程建設的這3年又恰逢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,能夠克服疫情的影響,用3年的時間高效率、高質量地建成這座大橋,應該說是創造了一項偉大的工程奇跡。
記者提問:項目建設中有哪些創新值得關注?
林鳴:“針對工程建設的挑戰和環境,在大橋業主的組織領導之下,大橋建設團隊堅持創新開路。據了解,大橋設計施工上的難點亮點就有九項之多,取得的成果十分豐碩”。
翔安大橋的建設借鑒了國內先進跨海大橋建設經驗,選擇了裝配化的施工工藝,取得了一系列的工程突破:
第一,實現了現場和工廠作業同時進行,上部和下部作業同時進行,預制和吊裝作業同時進行,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;
第二,將海上施工作業變成了工廠制造,工程質量得到了極大的保障;
第三,避免了環境的污染,保護了海洋生物和海洋環境;
第四,大幅減少海上作業,降低了工程的安全風險,實現了本質安全的建設理念。
裝配化施工是傳統建設模式向大工業化模式的重大轉型,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動體現,為實現工期提供了保障,也實現了“大橋通車、白海豚不搬家”的環保目標。
記者提問:翔安大橋通車對全國交通發展有何意義?
林鳴:“廈門跨海大橋的建設對我國現代橋梁的發展做出過重大的貢獻,特別是廈門海滄大橋,是我國近代橋梁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工程。廈門海滄大橋是一座精美的橋梁,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橋梁建設的骨干,創造了一套大型跨海橋梁的管理模式”。
翔安大橋延續了廈門跨海大橋建設的輝煌歷史,它創建了一個“結構+藝術+工業化+高質量”融合設計的樣板工程。廈門翔安大橋的建設經驗,對于推動我國未來跨海大橋的建設發展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。
來源:
網址: